长江大学学报
主办单位:湖北省教育厅
国际刊号:1673-1409
国内刊号:42-1741/N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30326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当代食品机械技术发展趋势与对策

  【摘要】从生产高效率化、食品资源高利用化。产品高度节能化和高新技术实用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 当代食品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;指出如何加快我国食 品机械行业的发展,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。
  【关键词】食品机械;高新技术;发展趋势
  1当代食品机械技术发展趋势
  食品工业作为朝阳工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,而 食品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机械的发展。 当代食品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, 即生产高效率化、食品资源高利用化、产品高度节能 化和高新技术实用化。
  1.1生产高效率化
  在近二三十年食品机械的发展中,食品机械本身 并未发生十分明显的变化,最明显的变化是产生了机 电一体化的产品。这些产品不但生产效率高,而且工 艺参数控制准确,产品质量好,还具有自动保护装 置,遇到故障自动停机。如丹麦生产的圆盘式雪糕成 型机,从灌料、配料、插签、冻结、升温脱模、拔 签、出成品,全在一台机器上完成。日本生产的一种 ADW型系列自动包装机能在瞬间(00ms内)从 511种质量组合中瞬时选定最近似目标值质量进行包 装,而对质量不足的料斗通过计算机反馈,自动达到 目标质量,误差小于0.1%,效率提高了好几倍。
  1.2食品资源高利用化
1.2.1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
近年来,资源的综合利用已逐渐向全方位、深层 次发展。如从油脚中提取磷脂,从萃取油脂后的豆粕 中提取大豆蛋白、大豆活性炭及大豆纤维,用酶解法 处理醋猹制取酱油,从浮油中提取维生素E等,取 得了很大发展,并开发出相应的设备可供选择。
  1.2.2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
  在油脂工业中用低温膨化浸出设备,可提高出油 率1%~ 1.5 %豆制品生产中过去主要用湿法加工,蛋白损失大,新近发展了干法加工技术,可使蛋白利 用率达到90%。
  1.2.3减少食物及营养成分的损失率
  在食品加工特别是热加工过程中,往往造成食品 营养成分的损失,品质劣变。现在采用不对食品直接 加热,或加热时间短,或加热温度低等新技术,以求 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,保持食品的“原样”。如日本 开发的一种超高压杀菌机,在304 ~507MPa压力下 能杀死果汁和果酱中的细菌,营养成分损失很少,维 生素不破坏,并保持了产品浓郁的香味。利用冻干技 术加工的食品,其色、香、味和营养成分最大限度地 得到保留,包装后可在常温下保存5年。美国一家高 压研究公司研制开发的流体静压食品保鲜技术,可杀 死食品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,并保持食品的原味 和营养,大大延长使用寿命。
  1.3产品高度节能化
  大力开发高效节能产品 特别是热处理产品 是 当前食品机械发展的重点。
美国FMC公司设计的七效蒸发器,每千克蒸汽 可蒸发5.7kg 7水蒸汽耗量比四效蒸发器降低了 42%,比一效蒸发器降低了 84%。日本二日株式会 社开发的内藏式流化床三级喷雾干燥机与一级、二级 喷雾干燥机相比,可节能30%,且占用空间小,又 可作优良的造粒机用。在罐头杀菌装置中用淋水式代 替全水式,可节水25%~30%,节能15%左右,且 杀菌温度均匀,无冷点,提高了杀菌质量。在油脂加 工中利用负压蒸发、闭路循环节能技术,可降低能耗 和加工成本。在全脂粉状豆制品加工中用高频电场脱 腥、超微粉碎、流化床造粒等新技术代替去湿法、半 干法的传统加工法,可极大地节省能源、提高质量。
  1.4高新技术实用化
1.4.1冷冻加工技术
  冷冻粉碎技术。以液态氮为制冷剂,使物料呈 冻结状态,在短时间内保持一 100 °C低温进行粉碎。 主要用于某些含水分、油脂、多具弹性食品;受热易 分解,热变性及易挥发性食品;易被氧化食品;纤维 类食品;具有不同低温特性需分类处理的食品;利用 食品组织在低温下的发脆温度不同,进行选择性粉 碎如柑橘果实的核网络分离,核网络自身不粉碎, 只粉碎囊膜,然后分离核网络组织,以获取果汁。

  冷冻浓缩。把液体食品冷却,使食品中的水分 变成冰晶体分离此冰晶体使之溶质浓度提高。与真 空蒸发相比,浓缩液质量好、节能。
  冻干技术。在低温条件下,对湿物料冻结,再 在较高真空度下加热,使固态冰升华,脱去物料中的 水分。
  1.4.2微波加热技术
  微波加热是一种瞬时穿透式加热,加热速度快, 内外受热均匀。利用微波加热,无升温过程,停机 时,只需切断电源,物料加热情况立即无惰性地停 止,不存在“余热”现象,便于实现自动控制。由于 应用微波加热效率高,80%~90%的微波能可转化为 热能,加热时间短,比传统方式快10 ~20倍,加热 均匀,食品的营养成分几乎不被破坏,所以微波加热 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较广,如微波干燥、微波熏烤、热 烫、蒸煮、解冻、消毒、杀菌、烹饪等。
  1.4.3膜分离技术
  膜分离过程为冷过程,在常温下进行,营养成 分损失极少,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果汁、酶等的 分离、分极、浓缩与富集。
  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,所以挥发性成分如 芳香物质损失较少,可保持原有的芳香。
  膜分离过程在密闭的系统中进行,被分离原料无色素分解和褐变反应。
  膜分离技术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,产品不受污染。
  选择性好,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,具有普通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。
  膜分离技术处理规模可大可小,可连续也可间 歇进行,膜组件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,工艺简 单,操作简便,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。
  目前膜分离技术已广泛用于乳制品工业、果蔬加 工业、饮料工业、油脂工业、制糖业、淀粉加工业、 酶制剂及肉制品工业等领域中。如乳品深加工或运输 前乳和乳清的浓缩(RO)、乳清蛋白的分离和浓缩 ⑴F)水果汁和蔬菜汁的浓缩、糖的浓缩、无醇啤 酒生产、高度酒中除去部分酒精(RO)、马铃薯加工 业废水中回收蛋白质、天然色素和食品添加剂的分离 和浓缩⑴F)等。
  1.4.4食品辐照技术
  食品辐照技术就是用钴60、铯137所产生7-射 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能量在10mev以下的电子射 线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。主要用于灭菌和杀虫,如可 用于防止马铃薯、洋葱等农产品的发芽,经照射可储 存1年以上;可杀灭稻米和小麦等谷类及水果害虫、 畜禽肉的沙门氏菌、香辛料及干燥蔬菜中的细菌;可 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;可延缓香蕉、木瓜、芒果等热 带果实的成熟度。食品辐照还可在已包装好的状态下 照射,不会造成二次污染;照射过程中,食品只微量 升温(2 ~3°C),所以生鲜果蔬及冷藏冷冻食品也可 使用。据统计,目前全世界有37个国家批准一种或 数种食品辐照,商业化生产的有25个,加拿大的辐 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我国辐照加工业近几 年发展较快,目前已有18种食品允许辐照处理。
  1.4.5超临界萃取技术
  传统的食用油提取方法是乙烷萃取法,食用油所 含溶剂的量难以满足食品管理法的规定。美国采用超 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豆油获得成功,产品质量大幅 度提高,且无污染问题。目前该法已可用于从葵花 籽、红花籽、花生、小麦胚芽、可可豆中提取油脂, 且油脂中含中性脂质,磷含量低,着色度低,无臭 味。此法比传统的压榨法回收率高,不存在溶剂法的 溶剂分离问题,是真正的纯天然。在我国该方法已被 列入未来15年重点推广的十大高新技术之一。
  1.4.6 超高压技术
  超高压加工技术是在常温下工作,施压大于 100MPa,甚至高达1000MPa超高压加工技术现已 用于果酱、果汁等的杀菌,淀粉的糊化,肉类品质的 改善,动物蛋白的变性处理等。加工的食品如果汁、 果酱、奶制品、茶叶、咖啡、香料等原有的颜色、口 味、风味、营养成分等均无损失,对于肉类制品加工 可使其嫩度、风味、色泽及成熟度均得到改善,还可 加快某些在常压下不能进行的反应,如生物大分子的 酶水解、酶反应及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等。
  1.4.7微胶囊技术
  微胶囊技术是用喷雾法、凝聚法、挤压法等方法 将固、液、气体物质包埋在一微小封闭的胶囊内,从 而有效地减少芯材与外界不良因素的接触;减少芯材 向环境的扩散与蒸发;掩蔽芯材的不良风味;控制芯 材的释放;改变其物理及化学性质。近年来在保健食 品、药品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 用。如微胶囊化香料、酸味剂、营养素、防腐剂、脂 及脂溶性物质等。随着新壁材的不断开发,微胶囊的 功能将会更加健全,这项技术将得到更快的发展。

  除上述高新技术外,无菌包装技术、真空技术、 膨化技术、电阻加热技术、冰温加工技术、磁力杀菌 技术、超微粉碎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,在食品工业中 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,有的已经实用化或取得相当的 应用成果。
  2我们应采取的对策
  和国外相比,我国的食品机械行业起步晚,底子 薄,虽经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,但总的说来, 无论是在产品质量、产品品种、产品技术水平方面, 还是在企业科研水平、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、企业市 场信息与销售渠道方面,都和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。 笔者认为,要尽快提高我国食品机械的技术水平,应 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:
  2.1积极引进技术,增强自主开发能力
  引进技术设备要有的放矢,不要盲目行事,重复 引进。借鉴日本的经验,坚持引进与吸收相结合的原 则,以引进新技术为主,重点是消化吸收,通过技术 攻关与试验研究,真正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的设计思 想,设计方法、测试方法及制造工艺等技术要领,并 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和改进创新能力。
  2.2加快企业改造步伐,促进企业技术进步
  我国食品机械行业具有多品种、小批量、中小企 业多的特点,同时又分属于机械、轻工、商业、农业 等部门,条块分割,信息闭塞,重复生产、重复研究 现象严重,面对入世,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要改变 这种状况,一是应该根据市场需要,积极发展跨部 门、跨地区、跨所有制的不同层次的企业集团,走企 业集约化道路。二是在利用外资兴办三资企业的同 时,还可以大胆引进、利用外资改造原有企业。三是 加强科研院所、高校和企业的结合,有条件的可以进 入企业集团,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与人才培训基地, 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,増强企业在各个方面的实力。
2.3加强基础研究与科研开发
重视试验基地建设我国的食品机械行业大多重视生产加工,轻视科 研开发,因而不能紧跟市场需要及时提供产品,大多 数企业的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0%, 企业对科研投入平均不到销售额的1%,而国外企业 则把科研队伍、试验基地建设放在首位,科研开发费 用占销售额的8%~10%。为了实现“十五”发展目 标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,我们必须首先十分重视 试验基地的建设,对共性技术、基础技术、带有方向 性的技术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,并对国外先进技术进 行跟踪。二应增加智力投入,加速科技队伍建设,对 现有的食品机械科技人才进行必要的规划,统筹协调 重要的科研开发课题,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和冷门、缺 门无人攻关,并强化竞争机制,使食品机械的人才培 育、科研、设计走在食品机械生产的前面,确保产品 质量的提高;三应逐步建立起“生产一代,设计一 代,预研一代”的科研生产体系,加强行业科技开发 和成果转化率,使食品机械向知识密集型、技术综合 型方向发展。
  2.4研究区域布局,促进整体协调发展
  根据我国国情,根据食品机械数量与品种发展的 地域性差异,合理进行食品加工和食品机械生产企业 的布局,统筹规划,研究制定符合国情的食品机械发 展战略,狠抓关键产品的开发,改变食品机械单机 多,成套设备少,关键设备靠进口的局面,使我国的 食品机械技术更快地发展,赶超世界先进水平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长江大学学报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长江大学学报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